马维丽
发布时间:2016-03-16
扭扭车案的启示

马维丽
马维丽:刚才李老师讲的这个案例非常的精彩,但是化学领域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的领域。接下来我给大家讲的案例,一个是它最近比较大热,另外一个这个案子比较好理解。
最近亚马逊强制下架扭扭车案,非常的热,这个案子乍一看是美国的公司利用专利来遏制中国的竞争对手进入美国的市场,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这个案子是另外一个境况,其中是江湖们开林立,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扭扭车江湖的几大门牌。正中间是故事的主角,美籍华人陈先生以及斥巨资从陈先生那获得独占许可的美国公司Razor,他们的产品叫Hovertrax,左上角是我们杭州的骑客公司以及骑客公司在美国的合作伙伴IOHowk公司,他们产品是SmartS2。Razor在从陈先生那获得独占许可10天之后就起诉了左下角是Swagway公司,Swagway公司的产品是X1。右边这其实是一个搅局的,他是Segway公司,Segway而起诉陈先生侵犯他的平衡技术。我们刚才已经说了Razor从陈先生那获得独占许可10天之后就起诉了Swagway,我们预计他接下来会起诉更多的竞争对手,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根据Razor的历史表现得出来的结论。Razor是美国滑板车界的巨头,如果你在亚马逊搜索,基本上关于滑板车的第一页全都是Razor的产品,他是怎么样获得一统江湖的地位呢,就是当年通过打专利大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看上面这两条是洛杉矶时代报网站上的两条新闻,就是2000年圣诞节之前11月和12月Razor分别从法院针对竞争对手获得了禁令,第一条他没有说数目,事实上是针对15家生产商获得了禁令,下面是针对另外6家获得了禁令。
介绍完人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故事的大致时间脉络,左边是陈先生的一系列活动,陈先生最早在2013年2月份提了美国申请,在此之前他曾经在美国提了一个临时申请,这个临时申请在2013年9月份公布,在2014年5月底拿到授权。右边看一看骑客的背景,骑客在2013年6月向Soibatian展示S1,这个时间点来讲我们可以认为骑客是独立研发出来扭扭车的,因为这时候陈先生的专利还没有公布。但是遗憾的是,骑客一直到一年之后才在中国提交了发明申请,2个月之后,也就是2014年的8月份他的产品就上市了,发布了广告片,这对陈先生来说显然是有点不太能接受,但是这时候他的产品还没有影子,这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陈先生的产品在2014年的10月份在亚洲上市,在2014年的12月份到了美国,这时候到了一年一度的电子产品展,在2015年1月份的拉斯维加斯的产品展上出尽风头的很可惜不是陈先生的Hovertrax,而是骑客给Soibatian生产的IOHawk,之后包括贾斯汀·比伯在内的很多美国明星都买了IOHawk的产品,IOHawk特别火,这对陈先生来太刺激了,他就于2015年的6月份起诉了IOHawk。这个市场这么火热,想从中赚一笔的肯定不止陈先生,骑客、Soibatian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想介入这个市场,中国上千家的生产扭扭车的厂商我们就不提了,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其中有一个人是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马克库本,马克库本他是高调宣布要跟陈先生合作,两个人搞得非常火热,Razor其实他也是希望借陈先生这个专利的光,我们刚才说了,他是滑板车界的巨头,但是他看扭扭车市场这么火,他也想进入。但是无奈陈先生跟马克库本如胶似漆,热恋的非常高调,他一直插不一进去脚,一直到11月份的时候,马克库本突然宣布不跟陈先生合作了,他要生产的产品。第二天Razor就从陈先生那拿了独占许可,网上说这个许可费是1000万美金,但是我在美国的媒体上没有找到有关这方面具体的信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Razor在拿了独占许可10天之后就起诉了Swagway,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强迫亚马逊把所有包括Hovertrax的扭扭车的链接全都删除了。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的故事的大概情节。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陈先生跟骑客的专利申请策略方面的对比,陈先生这个我们已经看到了,据他自己声称,他是在2011年9月份萌生了关于扭扭车的构想,他在2012年2月份提了一个临时的申请,之后经过一年的完善和改进,在2013年2月份提了一个正式的申请。前面我们说了,他的产品大概在2014年10月份才出来,从他有这个想法到这个产品出来,大概花了3年的时间。右边我们也看到骑客,骑客是2013年的6月份产品就出来了,很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申请专利,一直到2014年的6月份才申请专利,我们认为这个是骑客在专利布局上的失误,正确的做法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所谓的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在你有一个关于产品的构想的时候你就应该积极的去布局,而不要等到你的产品都已经很完备都上市了才去申请专利,这时候确实是为时已晚。这个是陈先生和骑客的专利申请里他们附图的对比,左边骑客的图对产品的展示非常详尽,而陈先生只是手画的草图。
下面是陈先生和骑客的权利要求,我们简单看一下,这一页是陈先生的独立权利要求一,写得很宽,简单概括起来,一种两轮自平衡车,它包括机械结构加上平衡控制的逻辑。骑客的权利要求一对机械结构的描述相对来说要详尽得多,但是概括起来骑客的产品其实也是可以概括成电动平衡扭扭车等于一种机械结构加上一个平衡控制机构。陈先生控制逻辑是怎么样实现平衡的,其实他的权利要求的限定是一个功能性限定,说明书里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到底怎么样实现平衡。骑客在这个权利要求一里关于平衡控制机构提了一句,说平衡控制机构固定在底盖上并与电机相连接的。比较有意思的是,骑客说这个平衡控制机电这个技术本身是现有技术,他还引用了三篇专利申请、三篇在先申请来描述这个现有技术。我们注意到其中两件专利的申请人是浙江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两件申请人中有一件的发明人跟骑客的大部分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应佳伟),根据网上的资料,(应佳伟)是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的老师,他是创新工厂负责人,致力于科技孵化,已经成功的孵化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其中就包括杭州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其实是同一个公司,是一家的。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前面提到了Segway,他是打酱油的,他起诉了陈先生,说陈先生侵犯了他的平衡技术。陈先生对这个事的回应,陈先生说,平衡技术这个东西是现有技术,不是Segway做出来的,这个东西早在八几年就做出来了,最早做出这个技术的是一个日本的教授,这个教授的确是1987年提交了一篇申请,然后在1996年获得了授权,我们把这个教授的申请摆在这供大家参考。中间这个是Segway起诉陈先生的五个专利中的一个。最下面这个是我们通过检索认为跟他们的控制技术比较详尽的另外一个。
故事讲到这其实已经讲完了,后面要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再回过头来简单讲一下中国的企业在这件事里应该怎么应对。首先我看大部分的广东那边的生产商,据说上千家,他们可能都是接到警告之后产品被下架了也就没有更多策略了,就这么呆着了,逃避这件事了。逃避是最不可取的态度,如果你实在是对这个市场很热衷,也可以花钱买平安,去跟Razor跟陈先生谈许可,增加你产品的成本,或者考虑转换市场,如果不能在美国卖了,是不是可以在非洲卖或者在亚洲卖。但是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这么严重,在这些市场里是不是就不存在专利诉讼的问题了呢,也未必。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积极的去应对,去跟对手接触,去谈判,去摸清他们的底细,看看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说他就是想把你从这个市场里扫出去,他想一统江湖,而你确实不能接受这件事,那你不妨采取强硬一点的态度,就像刚才李老师讲的那个案例里,浙江公司他的态度就是足够强硬,在这样一个对专利权人比较友好的法院那,他们取得了胜利。另外一个,陈先生的这个专利,Razor现在拿了他的独占许可之后,感觉要四面出击。但是陈先生的这个专利的专利性是不是那么的好,价值是不是那么大,这其实是个问号。所以这个专利可能会被无效掉的。还有另外一些策略,厂家也可以考虑规避它,但是我们前面说了陈先生权利要求写的非常宽,规避起来可能会有一点难度。最后一点,我觉得对大部分中国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布局,可能像中兴、华为他们现在确实是专利已经做得非常好,一年几千件的申请量,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公司来说,应该培养这个意识,就是从你最开始的时候,最开始构想产品的时候就认真的做布局,一步一步来把这个布局做好。
扭扭车市场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没有办法穿越到未来去看一看,我们也可以做看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自己投身到这场战斗中去,创造历史。
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