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延华
发布时间:2016-03-16
知识产权诉讼

余延华
余延华:大家下午好,作为一个在法律行业从事了20多年的一个知识产权人,我有一个梦想,就像今天早上母总说的,梦想的知识产权的春天会尽快的到来。我的判断,知识产权春天还没来,但是我们已经闻到了知识产权春天的气息,而且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工作,促使它尽快的到来。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知识产权诉讼,从我们一个本土照明企业的角度,我们怎么样去运用诉讼这个工具来实现资产的价值。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知识产权价值模式,知识产权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看这个轴,这个轴的上部我们认为是一种进攻的模式,用知识产权来进攻。这个轴的下部是一种防守的形式,用知识产权来防守。数轴的左边是无形资产贸易的模式,用无形资产获得价值的回报,右边是传统的通过产品,通过知识产权嵌入到产品当中,通过产品的销售来获得知识产权回报的模式。我们把它组合起来,我们看到四种模式,横轴的这两边代表了知识产权你的相对的优势,你的知识产权数量和知识产权的质量,往上往下都是你可以获得的价值。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你的知识产权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越大,你所获得的价值是越多的。这个圈,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会遵循一定的路径,当你的知识产权优势还不是很强的时候,我们会偏向于防守,主要还是像右下方这种利用知识产权,一种防守策略,主要是为了产品能进入相关市场2014年。当你的知识产权的竞争优势变得更大的时候,你可以做更多的文章,你可以进入到这四个象限里面去,当然你主要还是在防守。最后这个大圈,你的知识产权达到一定的规模优势,你可以做到攻守兼备,你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做很多的事情,就像今天很多嘉宾分享,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无论怎么样,诉讼都是离不开的一个有利的工具,尤其在中国。
我想分享一下几年之前我们照明行业有一个全球的照明行业的盛会,在法兰克福,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国际的大品牌,他们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非常创新的产品,展台也布置的是美轮美奂,中国的企业大家都会聚集在一个展馆里,10号馆,都是一个个小的摊位,弥漫着方便面的气息。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基本上没有创新,都是为了去招揽做OEM。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分工,我们是处于一个低端的。很多时候还看到,不幸的是还有德国的这些执法人员跑过来把我们有的企业的产品拿走,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感到一定的悲哀。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我们做经营,知识产权获得价值,一个最基础的条件是一定要有知识产权很强的保护。政府可以做很多激励创新的事情,但是很重要一点,把保护做好。保护做好了,知识产权真正能得到回报,企业自然会投入到创新当中去,这样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执法环境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作为一个市场当中参与的一分子,实际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我们自己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们对自己的权利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创造的东西都要得到有利的保护。这就是我们欧普这几年来做的一个事情,我们在市场上非常积极,我们的维权非常积极,我们不想让我们的研发人员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被免费的之使用,不公平的竞争,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你如果不做,这种现象就会存在,也不要指望别人主动去帮你做这个事情。
做这个事情有条件,前面讲到,你得有知识产权积累。第一步,欧普的情况也有一定代表性,之前对知识产权是不重视的,其实老板对研发投入是很大的,在一个民营企业在2012年之前研发就已经投入了1个多亿,在民营企业里面是很大的。但这么多投入产生的确实非常少的知识产权,不重视,没有人去管理。当我们想去寻权的时候,没有权利。第一步,可以看到欧普这几年有一个高速的知识产权增长,发明、实用新型的增长,这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前提,当然这个和有些大公司没法比,但在行业内我觉得这还是相当不错的数字。其实我们知识产权的数量经常会被老板来挑战,我们并不追求数量,老板经常在问,质量怎么样,当然我会揭示了,肯定要有一个分布,质量肯定会有一个重要的不重要的和一般的,但是再多的解释都比不上你的行动,所以说我们要把这些专利拿出来用,把这些专利创造价值。
我说我们知识产权维权是非常积极,有很多数字,我们一年可能打假的案例,专利包括商标的案件400多起,我们查获的假货数量也很惊人,我们的专利现在获得的回报还不错,在我看起来。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外观专利,外观专利大家觉得价值可能不如发明、实用新型,但是你只要用的好,我们这个外观专利就这么两个外观设计,我们实际上在市场上已经拿到的赔偿都是200多万,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外观设计诉讼,时间关系,不再细讲了。这里面我想提到的是,我们外观设计赔偿目前来讲还是比较小,很多时候是采取法定赔偿,证据的搜集还是有问题,我们想的是能不能够在这方面减轻一下权利人的负担,让侵权人最后能够得不偿失,因为我们再怎么证明,我们证明的这个数量总是比他获利少的。希望这块有一些突破,让造假侵权不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
商标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关系,不再讲了。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案例,我们在打假,造假的人也在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假冒侵权行为,这个是我们查获的天津欧普,他是由于什么原因行政机关注册了,然后用一个OZP的商标,没有什么价值,但名字可能会在市场上产生混淆,许可他这个OZP的商标,但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他的这个企业名称和天津欧普,大家误以为跟欧普是一个公司,而且通过许可拿到了很多的许可费用。通过前期的一个案件,我们把他彻底打掉了,名称改掉,域名要更名,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这里面我想讲的一个建议,在企业注册的时候,我们希望还是能够加强商标和字号的检索要尽量避免发生,行政投诉看起来不是特别有效,通过法律诉讼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这个是延续性商标的近似判断这是欧普的一个案件,我觉得对类似的案件也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一个标,上面第一个标是被第三人异议了。他举出这个印证商标一、印证商标二。这个案子经过一审二审,最后到了最高院。北京高院的判决,这个案子判了以后北京高院还下了一个指南,提到商标注册人的基础商标经过使用获得一定知名度,右边那个OPPLE也是在被异议商标的同样的商品上获得注册的商标,法院认为因为这个商标经过使用获得了知名度,相关公众将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再后申请注册的商标,相关公众会把基础商标和在后申请商标联系起来并不会造成混淆,也就是下面的印证商标并不会割裂被异议商标和前面这个基础商标,这种关系并不会造成混淆,最后判决我们被异议商标获得了注册。
时间关系,其他的案件我就不一一讲了,还有行业里大家都知道的新佰伦案件。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