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商品

2016年度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电子版)

只需10起!

联系我们

新媒体合作(网站、微信)

联系人:汤溪贺

咨询电话:010-5218 8228

邮箱:meteor.tang@hurrymedia.com

官方微信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知识产权家

网络音乐付费,正途如何成通途?

发布时间:2017-11-01
 
  “网络音乐付费风暴即将席卷而来?”日前,有消息称,环球、华纳、索尼等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酷狗、百度、QQ音乐等国内音乐服务网站尝试设立音乐下载收费制度,该消息随即引起一片惊叹声。音乐产业上游的唱片公司与知名音乐服务网站的高调合作,再次将网络音乐的免费与付费之争推上了风口浪尖。
 
  回顾现代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初始的黑胶唱片到盒式磁带,再到CD、VCD、DVD等数字光盘,这些技术革新远远没有互联网给音乐产业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和不可预测。一方面,互联网为音乐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极度便捷的方式和辽阔的发展空间,一首歌曲能在短短几小时就获得上百万次的点击率,一位歌手一夜之间就能红遍大江南北;而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便利性以及复制成本的零付出,让盗版侵权肆无忌惮,不少网络平台打着“免费”的幌子以吸引用户,而网友则“难得糊涂”,坐享免费午餐。在笔者的公司进行版权音乐推广的过程中,就曾遇到某些制作单位的客户表示此前从未支付过音乐版权使用费,其使用的音乐均取自网络中的“免费音乐”,让笔者哭笑不得。
 
  互联网对音乐人而言,如同处在磨合期的恋人,又爱又憎却无法割舍。众所周知,中国拥有最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其背后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市场空间。早些年,有几家网站曾尝试过音乐付费下载,但盗版的横行加之网民的免费惯性,使得这些试水早早夭折。如今,网络音乐面临极为尴尬的境况:一边是在线音乐服务只能通过免费下载赚取流量,以期获得广告商的投入,惨淡经营,甚至还得小心应对版权问题,避免遭遇诉讼纠纷。另一边,音乐人背靠着版权金矿,却无法将其有效地转化成实质利益,空唱奈何天。
 
  在此背景下,几大唱片公司与音乐网站强强联手欲推行音乐付费下载制度,正是为了突破“免费的围剿”。毫无疑问,音乐付费下载是产业发展的正途,但如何成为挖掘版权金矿的通途,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付费下载的登场,并不意味着免费服务的黯然出局,一刀切的付费强制行为只会增加用户的反感,造成刻意抵制,给了某些提供所谓免费下载的盗版网站乘虚而入的机会。网站应继续为普通用户提供相应的免费试听服务,避免用户流失,保证网站流量。同时,将付费下载作为在线音乐服务的一项增值内容,通过音乐模板定制、歌星与歌迷的在线互动等个性化的内容,采用适度的有偿服务,逐渐培养网友的付费习惯,形成固定的用户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付费服务模式不仅要解决好网站与用户的关系,也要解决好网站与音乐版权人的关系,即版权的授权和收益分配问题。唱工委秘书长卢建曾说过:“音乐权利人得到的版权收益不足整个音乐产业的2%,强势渠道传播方占音乐市场份额的98%。”这种情况不免让许多音乐人忧心重重,也影响了其与网站合作的信心。因此,推行付费下载制度,应先取得整个音乐行业的认可,公开唱片公司与运营商的合作条件,积极寻求有效的市场运营方法,并在权威监管部门的监督下,对音乐的下载量进行细致审核,合理分配各方收益。
 
  截至目前,此项音乐付费下载制度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无论此次成功与否,都表明国内音乐人正在努力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这正是音乐产业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