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以开放的心态应对版权问题总第57期 文/聂士海 China IP发表,[著作权]文章 |
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版权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令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备受困扰的难题。如何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则成为本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创立数字图书馆的超星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艰难而有益的探索。
签约授权之路
从2000年超星数字图书馆建立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从签约获取授权到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却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过程。“要想获得有效的授权,首先要搞清楚权利人是谁?”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最初我们主要是与机构签约来获得授权,后来逐步认识到真正的权利都在作者手里,于是我们就启动了一项浩大的签约工程。”
“那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可以说, 全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授权行动。”事隔多年,史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是感慨颇多,“与每一位作者逐一签订授权,是数字图书馆行业最不愿采取的途径,一度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是就单件作品取得作者授权并不困难,但对于建设数字图书馆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非常惊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量的作者难以寻找,二是与作者个人逐个签约成本巨大。”
“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数量如此之多的作者是十分不易的,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相对快捷的路径,即寻找作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最后我们找到了,那便是高校等学术机构。”史超说。
之所以将目光集中在高校,这也是与超星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分不开的。一直以来,超星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并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学术领域。
据史超介绍,超星与作者的签约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并且独创以读书卡换授权、一对一与作者签订协议的超星授权模式,超星已经与35万作者签订授权协议,成为授权作者最多的数字图书馆。业内专家评价说,超星授权模式已经成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
“当年超星为35万授权作者付出的直接签约成本(授权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花费达到1000万元,间接签约成本达到2亿元(读书卡面值)。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超星签约队伍一度高达300人,公司的精兵强将都投入进去了”。史超回忆说,“2003年非典时期,吉林唯一的一例患者就是我们派去的签约工作人员。”
而超星以如此之大的决心来推进与每位作者签约的工作,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史超对于版权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史超看来,信息时代的核心是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核心是版权。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字出版商必须要付出百倍的精力和成本,获得版权上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不解努力,一座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图书馆最终建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超星数字图书馆是互联网条件下传播知识、传播学术一种很好的形式,对社会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应当得到尊重和推广。
Copyright © 2003-2019 版權所有 www.chinaipmagazine.com 京ICP备09051062号
|
本站內容歸本刊版權所有,若要轉載,請先獲得本刊同意
|
香港九龍旺角洗衣街金雞廣場12層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