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规划》中期成绩单——专访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总第60期 文/图 李雪 China IP发表,[专利]文章 |
2009年,为推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专利工作,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出了《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5年)》。在《规划》中,对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做了具体的描述。
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柳沈律师事务所所长杨梧被推选为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成为这个被公认为朝阳行业的“掌门人”。
《规划》推出已有三年的时间,杨梧也从新掌门人成为了“老人”。在其上任伊始,杨梧就曾表示过,加强行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专利代理人队伍整体素质,改善专利代理人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促使代理机构高端化、规范化,减少恶性竞争是其上任后工作的重点。
在杨梧上任两年后,本刊记者带着专利代理行业的老问题,以及所面对的新问题,再次采访到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先生,探寻《规划》中期的成绩单。
China IP: 近年来,专利代理行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一直被业内人士谈及,2011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结果已经公布,全国共有1493人通过考试,您觉得就现在的发展趋势,代理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考试机制是否有所改变?
杨梧:还是有一些改变的,但是从行业内来看,还是存在人员不平衡的问题,人才的普遍专业水平也需要提高。我们这一届理事会当选的时候,当时做的计划是到2015年全国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一万人,我们所指的专利代理人是在事务所和代理机构执业的专利代理人,因为其中有很多企业、机关甚至专利行政部门的人员也参加了考试,这是不在我们计算内的。所以在通过考试合格的人中,大概会有60%的人真正进入专利代理行业,到目前为止是有7145人。今年通过了1493人,按正常情况来说,达到一万人的目标问题不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还是比较保守的,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对专利代理人数量也有更高要求,到2015年希望总人数会超过这个目标。
China IP: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增长,是否是降低了准入门槛或考试的难度?
杨梧:虽然人数增多了,但这两年考试的通过率并没有增加,2011年的通过率比2010年的还略微降低了一点点,总人数增加的原因是报考的人数增多了。我们的想法是,第一,人数要增加;第二,不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加人数。我们反复协商认为,专利代理人队伍的素质必须保障,业务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能力绝对不能降低。那怎样来加强队伍呢?我们现在想到的是继续加强宣传工作,每年的报名量还会增加,尤其是今年的专利代理条例修改方案目前正上报国务院,原来报考专利代理人的条件有一项规定是要有理工科背景,并且需要有两年工作经验。现在修改阶段已经结束,其中把需要两年工作经验的要求去掉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报考。我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在读研究生来报考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现在是对考试通过后取得资格证的实习期要求更严格了。我想,要是专利代理条例修改方案通过,报考人数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即便是不通过这项规定的修改,像2011年的报考人数也是比2010年增加很多。另外,我们想加强考前培训,这样就会使得通过率、通过人数增多,而不是通过降低分数标准来达到。2010年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花费大力气抓考前培训,因为江苏省是专利申请大省,也表现出专利代理人员的缺乏,所以提前三个月就将报考专利代理人的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考前培训,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也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与支持。我记得,江苏省的考试通过率在30%左右,而全国平均通过率是12%左右,这说明只要花力气下功夫,还是有用的。所以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考核委员会委员和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就讨论,今后可以把这种模式推广一下,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等几个大省的知识产权局,希望他们也采取类似的措施,因为考前培训会对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能起到增加考试通过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