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保卫战总第60期 文/图 李雪 China IP发表,[商标]文章 |
因为iPad商标权纠纷案的吸引,险些错过了“老干妈”再次因商标维权展开的保卫战。不过这应该不奇怪,一是“老干妈”维权非首次,也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二是,苹果公司的商标权纠纷虽然也非首次,但此次iPad商标100亿元的赔偿怎能不吸引眼球。
再战为哪般?
在本月初,贵阳老干妈将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评委)诉至法院,称商评委核准的“ 川南干妈” 商标与“老干妈”商标在构成要素、含义、整体外观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且指定使用在“调味品、辣椒油”等相同类似商品上,构成指定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并表示,商评委的做法,违背了对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在相同类似商品上应强化保护的一般性原则,即在相同类似商品上,如果存在已注册的驰名商标,对此后的注册商标的近似判断上要更严格,对混淆界限的把握要更宽泛。否则可能会造成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反而低于对普通商标的保护情况。
“老干妈”近年来的维权战绩并不少,这不仅因为其显著的品牌价值,也基于“老干妈”商标得来不易的经历,促使今日的“老干妈”企业对于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此下功夫。
身经百战
“老干妈”品牌的初战便是老干妈商标争夺战,也是企业创办以来最为持久的维权战役。
贵阳老干妈公司的前身是1994年创立的“实惠饭店”,当时老干妈的创办者陶华碧以现在的“风味豆豉”、“风味油辣椒”作为配菜调味品,免费供给顾客食用,顾客食用后纷纷要求购买,实惠饭店调味品和陶华碧“老干妈”的称谓不胫而走,由于供不应求,实惠饭店也便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厂”,转向重点生产风味豆豉等辣椒食品。随着企业发展,1997年更名为现在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1994年底,贵阳老干妈公司开始使用“老干妈”品牌,1996年,风味豆豉开始使用经理李贵山设计的包装瓶瓶贴,这种瓶贴于1998年8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外观专利授权。
在中国有句俗语, “ 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老干妈”辣酱的“成名”,一时间“老干妈”出现在大街小巷,很多因吃辣闻名的城市也相应出现了不同的“城市老干妈”。
1997年9月,湖南华越食品有限公司与原生产“夜郎女”辣椒制品的贵阳南明唐蒙食品厂签订《关于联合生产“老干妈”系列调味品合同》,合同规定,由贵阳南明唐蒙食品厂提供技术,华越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设施和场地。1997年11月,华越与唐蒙联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上市,该产品的包装瓶贴与贵阳老干妈的包装瓶极为相似,除陶华碧的肖像换成刘湘球的肖像,以及产品批号、执行标准、生产厂家等文字不同外,其余图案的色彩、图形、文字均相同,此外,华越产品的外包装纸箱与贵阳老干妈的也极为相仿。对此,贵阳老干妈曾多次向有关执法部门投诉,迫于压力,华越将产品瓶贴稍作改动。该公司1998年1月向专利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时,瓶贴除黄色椭圆图案变成黄色菱形图案外,其余均未有实质性变化。尽管如此,国家专利局仍然在贵阳老干妈瓶贴获外观专利两个月后,向华越公司授予了此瓶贴的外观专利。1998年,华越与唐蒙的生产合作停止后,华越公司单独生产销售“老干妈”风味豆豉等系列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