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
知识产权新年论坛的颁奖晚宴上,张楚教授身穿笔挺的西装上台领奖。"2015中国
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这个称号对于张楚教授来说实至名归,然而张楚教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却谦虚地说"有些意外"。获奖感言中透露出的谦卑的语气和务实的态度,让我们更能体会到一个真正学者的温文尔雅。
了解张楚教授的人都知道,他获得"2015中国
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这个奖当然是实至名归,不论是法学教育事业,还是传播中国
知识产权法律发展;不论是公益诉讼,还是微信知产生态群的运营,他一直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做出了杰出贡献。
授人以渔 传中国知产之声
张楚教授走上
知识产权这条路属于"半路出家"。他最初学习的专业是英语及民商法,毕业论文的主题为电子商务法,由于网络问题和
知识产权联系非常密切,便学习了
知识产权,之后作为人才被引进到中国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教研室,正式走上了
知识产权教学之路。在张楚教授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于2005年正式成立,张楚教授任第一任中心主任。中心在参与
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立法探讨、司法判研中,获得了学界及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
在张楚教授心目当中,把书教好永远排在第一位。由于
知识产权的专业知识相较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尤其是
专利知识,离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较远,因此在接受起来有困难。张楚教授在授课初期便一直尝试着如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产权。张楚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不仅在国内大学教学,同时也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费城天普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对西方的法学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考虑到中国法学教育的自身特点,美国法学教学常用的案例教学法在中国并不适用。因此,张楚教授结合案例教学法,摸索并首创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影像案例教学"法。
为了制作影像案例资料,张楚教授基本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看《今日说法》、《经济与法》、《今日开庭》及各省台的法制节目,从中节选争议点、知识点、判决点等关键信息。由于课上时间有限,片子的剪裁要精确到秒,因此影像案例的制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当然,这个独创的教学方法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观看过影像案例之后,会非常自然的进行提问与讨论。不仅如此,影像案例教学法还在法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衡量一名教师对教学事业所做的贡献时有很多因素,但是没有比提供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贡献了,它的价值相当于"渔"。在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
知识产权局培训中心的的支持下,张楚老师在"全国高校
知识产权法师资培训班"上将他所研究出的影像案例教学法全部分享给各高校
知识产权法教师。
除了倾情奉献自己独创的教学法,张楚教授在向海外传播中国
知识产权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2010年,由张楚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
专利法律制度与实践》(China Patent Legal System and Practice)由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下属世界著名数据库Lexis Nexis正式出版。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
知识产权法的英文专著。该书包含了
专利法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是一本向外国学者介绍中国
专利制度的著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目前张楚教授正在撰写一本以
互联网知识产权为主题的书。中国有着约7亿的
互联网用户,为全球之最,相关的
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
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每每想到这些,张楚教授都非常激动,他常常挑灯夜战,希望能够将书早日出版,为
互联网知识产权发展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呼唤社会正义 倾力公益诉讼
张楚教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积极倡导公益诉讼,致力于保护民族企业的合法利益,多次对一些跨国公司的核心
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获得了不菲的成绩。
2007年8月,张楚教授向国家
知识产权局
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针对辉瑞公司的药物发明
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2009年6月,国家
知识产权局
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对辉瑞公司的药物发明
专利权全部无效的决定。该案经最高院再审,最终维持无效决定。2008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商标局对强生(Johnson&Johnson)公司申请注册并经被初步审定在第5类"处方止痛药"商品上的"ULTRACET"
商标提出异议申请书。该
商标直接描述了产品的功能、用途特点,违反了《
商标法》第十一条的禁止性规。2009年5月,国家
知识产权局
专利复审委员会就中国政法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对花旗银行方法
专利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宣告花期银行在中国的名称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的发明
专利,共28项权利要求全部无效。2010年6月,中张楚教授代表中国电池业协会对加拿大Phostech公司持有的磷酸铁锂电池"
专利向国家
知识产权局
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目前已审结,并全部无效其权利要求。该案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
知识产权案件之首。
张楚教授认为,
知识产权虽为私权,但公益诉讼很有必要。他对公益诉讼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忱和战斗力,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让我们看到了学者的坚毅的品格。
玩转微信建 立知产生态群
近两年,我们的生活正在因为微信而悄然发生改变。它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对于这个工具,似乎张楚教授比很多年轻人玩的还要好。2015年2月,张楚教授创建了知产生态群。用微信群聚集"
知识产权从业者"(IPer),群友有机会互相交流、行业分享、宣传需求及线下聚会。知产生态群目标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
知识产权行业第一交流平台、
知识产权微信宣传第一品牌及搭建
知识产权创新解决方案专家智库。目前已受到近2万IPer的关注,成为国内最大、最活跃、凝聚力最高的社群。
知产生态群会定期的举办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例如,线上的公益语音微分享和线下的"秒聚"都得到了群友的高度肯定。知产生态群每周邀请大咖嘉宾来群内分享宝贵的知产从业经验,实时答疑,帮群友迅速积累实操经验。突破空间限制,嘉宾可以在家里或任何方便的环境下参与活动微信语音直播,并且每期通过8位管理员将语音同步直播到8个基础群,让多达4000名群友同时收听。突破地域限制,至今已有5期活动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等海外嘉宾,嘉宾也克服时差给群友提供国际化的新鲜资讯分享,而群友只要打开微信即可收听。
2015年,在知产圈最时髦的一个词莫过于"秒聚"。这个词也是张楚教授提出的。"秒聚"是知产生态圈群友的线下聚会,能快速聚集来京办事的IPer,活动最多的一次,参会人数达到30人,有的还专门从其他省份特意赶来聚会。从2015年8月份开展"秒聚"以来,基本平均每周一次,这样的聚会拉近了IPer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谈业务,还可以交朋友,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知产圈生态的良性发展。
我们今天看到的知产生态圈在日益健康的发展壮大,一片繁华景象。可能只有张楚教授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才能体会到建立与运营这个平台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在群建立的初期,每一个群友都是张楚教授一个一个拉入群中,7个群,3000多人,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工作量,最后在群友志愿者的协助之下,群日益壮大,走上正轨。
在和张楚教授的对话过程中,我们总是可以感觉到他的谦卑与坚毅。这种感觉正好与他的座右铭完美贴合:天外有天,不折不挠。也许是秉承着这八字精神,张楚教授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件事都让人敬佩。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010-52188215,邮箱:chinaip@hurry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