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人才建设与知识传播

总第159期,张继哲发表,[其他]文章

转瞬间,全面复工快两个月了,尽管线下活动没有恢复如常,但知识产权人却早已回归到往日的繁忙。

四月,知识产权宣传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自媒体的“云端大会”与“在线培训”等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五月,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围绕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修订、制度调整、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引发热议。期间,有人批评说很多活动太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蹭热点”;很多建议太不严谨,只是为了“刷存在感”。然而我们应该抱有包容和理性的心态,不能完全否定这些“蹭热点”与“刷存在感”的行为。很多知识产权活动流于形式,说明有经验、会传播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多缺憾;很多知识产权建议脱离实际,说明现有的专业知识与理念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老生常谈的人才建设与知识传播,始终制约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过去几年来,各地知识产权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也组织过名目繁多的公益知识产权培训。尽管这些举措在当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仅仅是“让我学”,而非“我要学”。

知识产权本身就是实践性学科,带着问题求方案,即在“我要学”的情形下,普及传播效果会更好。这也是在实践性学科领域,案例教学法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知识产权案例特别是典型案例,在理念传播、知识普及、专业人才技能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在今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各级法院与行政管理部门推出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不论在类别、领域和数量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各类案例发布的体例、详实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给日常检索和分类管理带来不少麻烦。

一如往年,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月,本刊特别策划推出“2019年度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经过严格筛选、编辑与整理,最终收录近30家法院推荐的148个案例,以飨读者。期待这些典型案例的集中展示,能为知识产权理念与价值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010-52188215,邮箱:chinaip@hurrymedia.com
登录查看全部

会员留言


  •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 请注册登陆

全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查询及评价系统

文章检索

关键词:

在线调查

据悉,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四修,拟将恶意侵权专利赔偿额度从原有的最高三倍上限调整到最高五倍,五倍赔偿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赔偿额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没有考虑过
合理,打击侵权,确有必要
不合理,赔偿过高,国际上并无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