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部部长
吴鹤松
关注企业
企业logo
专访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吴鹤松
"学霸"的知识产权之路
    作者:谭增 China IP

  理科背景和知识产权法的结合,一直被认为是走进知识产权行业的黄金搭配,而能在北京大学这样重量级的学府取得“化学”和“知识产权法”双学士的吴鹤松,叫他“学霸”一点也不为过。

  2000年,吴鹤松考入北京大学化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北大化学院是国内同专业中最为知名的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出路都很广:一部分出国深造,一部分在国内各知名院校同领域或者跨领域继续研读学习,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工作。2003年底的时候,恰逢北大知识产权学院招收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吴鹤松跟当时在法学院的朋友交流后发现,随着国内外企业,特别是医药化工类企业在中国的持续发展,知识产权这个专业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他决定继续学习知识产权法这一专业。在结束两年的知识产权法学习之后,吴鹤松于2006进入了江苏先声药业,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七年先声之旅

  2007年,先声药业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2.61亿美元,市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制药公司,也创下了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的医药公司IPO纪录。2006年加入先声药业的吴鹤松见证了先声的辉煌,这份辉煌中,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一份汗水。

  吴鹤松在先声药业主要负责研发部门专利方面的业务,同时协调先声药业集团其他部门的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具体而言,他负责立项前的专利尽职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专利申请、维护以及后期的复审无效工作,以及专利诉讼。在管理方面,吴鹤松负责管理直接下属3人,以及分布在各个子研发部门的8名专利联络员,高效处理整个研究院所有的专利事务。

  在先声药业工作的7年中,留给吴鹤松印象最深的是他负责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复方制剂”专利纠纷案。这一案件历经专利复审委员会无效程序做出专利全部无效决定、北京市一中院一审程序维持复审委决定、北京市高院撤销一中院和专利复审委的决定,以及最高院驳回复审委再审申请的决定。历时两年半,最终维护住了先声药业的核心在研产品的有效专利权,该案曾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之一,同时也是业内人士在讨论时经常提及的案例之一。这个案子是国内不多的西药方面核心专利在产品研发阶段就被他人提出无效申请最终被维护住的案例。

  和许多国内企业一样,先声药业在上市时面临着专利储备量少、专利质量不高、制备工艺专利不容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等诸多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随着不断的积累,先声药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吴鹤松任职先声药业的7年当中,在专利储备量方面,2006年先声药业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不足10件,到2013年已经有累计近200件的申请,其中80件左右的授权专利;在专利质量方面,2006年先声药业的发明专利和申请以中药、制备工艺等为主,而实际上先声药业目前上市的中药产品仅有一个,同时并没有开发中药相关的后续产品;另外,制备工艺专利不容易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到了2013年,先声药业的发明专利中以新化合物、新复方、新抗体、新疫苗为主,在专利布局上还设有盐型、晶型、制剂、用途、联合用药、制备工艺等多层次,国内国外多方面的保护,应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好的专利保护体系。

  然而,2013年时,先声药业突然宣布退市。大家对这突如其来的退市众说纷纭。在先声药业内部创始团队看来,退市和在研发上的大量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先声药业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较多,研发周期长影响了短期内公司的盈利。由于先声药业前期投入的都是创新性研发,很多产品都在一期二期临床甚至临床前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会对未来几年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然而外部投资人只关注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很少有人关注5-7年以后,因此投资者给出的估值不高,公司股票在美国市场流动性很差,再融资的难度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对于先声药业来说,私有化不失为好选择。面对着公司对研发体系的大幅调整,吴鹤松感受到了这发展停滞带来的阵痛,他决定结束在先声药业的七年之旅,开启新的征程。

  正大丰海新征程

  离开先声药业之后,吴鹤松将目光转向了国内的其他公司。上海复星医药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公司,在筹备组建中央研究机构,整合下属各个子公司的研发力量,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然而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共处,同时考虑到个人发展空间等诸多因素,重视家庭的吴鹤松放弃了上海的工作机会,一年之后加入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吴鹤松现任正大丰海任知识产权部部长,全面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包括新专利的申请、维护、战略布局等,公司拟立仿制药和创新药项目的专利评估、应对策略的制定。除此以外,还负责与公司相关的各类国家和地方的政府基金项目信息,整理公司全年政府基金项目申报计划,对申报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推进意见及前期准备;整合公司资源,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验收等各环节工作,并负责申报项目的报送跟踪,直至项目完成。业务面相对于之前的公司都有较大的拓展。

  在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圈摸爬滚打多年,吴鹤松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对于研发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也存在经验不足、能力相对不高的情况。但是他对医药行业充满信心,同时也有着在医药行业继续深入发展的职业规划。他认为,中国医药企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向上的时间节点,医药企业对药物研发和知识产权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中国医药企业也呈现出了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但目前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并不能或者可能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吴鹤松期望自己未来能够有机会以某种形式为更多的中国医药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除此之外,他也意识到,中国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较少,对于国内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修改调整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发出强有力的声音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他期望能够通过某些协会或其他的方式来促进中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在这方面,吴鹤松首先行动了起来。结合当下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微信平台,他组建了一个小范围的微信群,群里的同仁不时会对国内外的法律法规互通有无,也会对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但他认为这样的形式还不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与知识产权共成长

  2015年1月,在“第五届中国知识产权新年年会暨论坛”的颁奖盛典上,吴鹤松被评为“2014中国杰出知识产权经理人”。作为知识产权界颇具影响力的奖项,该奖项的获得者均是在知识产权界执业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各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人才。

  从象牙塔“学霸”到职场的“杰出知识产权经理人”,一路走来,吴鹤松逐渐用多种技能武装自己。他认为,要成为一名知识产权经理人,一方面要具备较为对口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另外,对于与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研发人员的沟通交流和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避免重要的发明点淹没在不恰当的沟通过程。

  对于即将进入医药知识产权行业的“后辈”,吴鹤松对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国内医药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很高的追求,它们对于新药研发的热爱让他非常的兴奋。吴鹤松认为,选择一个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的行业,跟着它一起成长,甚至在某种层面上引领它向成功的方向迈得更快,对于个人的事业成就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据悉,正在修订中的《专利法》四修,拟将恶意侵权专利赔偿额度从原有的最高三倍上限调整到最高五倍,五倍赔偿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赔偿额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没有考虑过
合理,打击侵权,确有必要
不合理,赔偿过高,国际上并无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