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收费”?利益冲突引爆微信之争

2013/04/03发表

  利益冲突“引爆”微信之争

  一个小小的“微信”,搅动了电信市场的一池春水。

  伴随着来自产学研各界的重量人物的轮番登场“表态”,“是不是应该让微信收费”成为今年3月通信行业最热的一个话题。连身处“圈外”的马云也不吝发声“支援”。

  “就像我看见微信,我也很紧张。紧张是正常的,紧张促进社会进步。金融行业不紧张,我们的小微企业就很紧张。所以我觉得假如阿里巴巴集团能够让现有的金融体系紧张一下,也是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贡献,你们觉得对不对?”马云在日前的一次业界会议上直言。

  “如果强制对微信收费,那是开了一个坏头。对于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所陈宝国研究员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陈宝国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的专家,长期参与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短信收入是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一大块。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311.7亿条,同比增长8.3%;彩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3亿条,同比增长16.7%。除夕当天的业务量达到高峰,其中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120.1亿条。

  “短信容量小,收费高。微信传输的文字量大,除文字外可传输图片和语音信息,只走一个流量,费用低廉,自然得到公众的喜爱。”陈宝国说。从2011年初开始推出测试版的微信,经历了只有互联网行业才会出现的发展奇迹,短短2年多时间,已经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在海外也有不俗的发展。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上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也下降了5%。微信冲击下,电信运营商业务开始缩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技术问题难用收费解决

  除了“业务替代外,在这场论争中另一个理由是微信等对网络资源的侵占。这是一个专业名词:信令。

  “微信的问题不是业务过顶侵蚀,而是其技术机制要求频繁发出‘心跳信号’(信令),已造成无线通话掉线现象越加频繁,影响到通信安全。”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包冉认为以微信为代表的“用户在线”型移动应用的最大“危害”所在。

  电信业专家项立刚对此解释到,所谓信令资源其实是一个数据,代表用户在线。“微信保证用户时时在线,所以占用的信令资源比微博等都要多。当你打开微博客户端,如果你不下拉,新的信息就进不来,只有当你操作才有新信息。而微信不一样,它能收到新信息,时刻保持心跳,一会儿到服务器看一眼有无新信息,一会儿又看一眼,几亿用户永远保持在线。这样运营商的网络压力就很大。”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出现,很多类似挂在网上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等都会出现这种信令占据,为什么恰恰现在提出这个问题?

  项立刚认为,微信挤占网络资源归咎于运营商的网络不适应永久在线的OTT业务并不合理,因为运营商当初建立网络时就是按照语音标准来建立的,没有理由能预料未来,这在大多数国家都是一样,因此如今网络现状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矛盾在国外同样普遍存在。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业务大多是以套餐的形式出现,流量的单位价格很低,但是类似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保持在线时,数据流频繁产生却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流量,对运营商而言造成的服务器压力和流量收入并不成正比。”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当用户量还不大的时候,运营商可能还不会感觉明显的压力,但是如今微信的发展速度如此迅猛,数亿用户保持在线对于运营商而言实在是‘不划算’的生意。”

  单纯的收费,并不能解决网络的问题。技术问题,最终只能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微信冲击是全球运营商的难题

  “微信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方便,威胁到运营商自身的利益,这就自然受到运营商利用自身垄断地位的排挤。”陈宝国说,“电信运营商垄断了所有的通信网络,如果运营商要排挤,你是躲不开的。”

  微信这辆“车”,必须要跑在运营商的“路”上。这是多方“劝说”微信收费,这是微信方面虽一百个不情愿但只能闪烁其词的原因。

  在微信问题上,发出最多声音的是中国移动。

  2012年12月初,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在中国移动2012全球开发者大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来自多位北京联通用户的查询详单显示,从今年2月开始,北京联通开始在对某些移动应用的流量进行了单独标注,其中涉及微信、手机QQ、米聊、人人等。而北京联通客服也对此予以证实,但没有回应为何选择性列出上述应用。

  2013年3月20日,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中国电信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电信的3G业务原本就已经是以数据为核心,因此,微信的出现将会与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两者目前不存在矛盾。

  类似微信等OTT们的冲击,也是全球电信运营商正在面临的难题。这也难怪,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莱尼·奥伯曼(Rene Obermann),形容OTT竞争对手吃白食,“我们投资,他们赚钱。”

  产业发展“需有长远眼光”

  “从电信角度来讲,应该鼓励信息传递服务,特别是当前正在发展的移动通信服务。电信运营商通过垄断手段去打压信息服务的做法应该受到限制。”陈宝国说,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发展趋势,各方面需要有长远眼光。

  过去的一年是OTT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运营商都受到一定的冲击,从OTT业务整个发展的时间阶段来看,运营商经历了从“封堵”到“合作”以及“正面迎击”的过程,当前运营商主要采用合作推出联合品牌或者正面主动推出自有品牌的应对方式。

  去年2月,德国电信对消息应用Pinger投资750万美元。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电讯,也在去年收购了流行应用开发商MadSmart。去年10月,雅虎日本收购了Kakao日本子公司50%的股份。

  今年3月24日,美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T-Mobile抛出一个“大胆”的套餐计划:电话任打、短信任发,500MB数据流量,只需50美元/月;在此基础上升级流量至2GB,加10美元;再加10美元,则不限流量。

  不是以语音通话时长和短信数量,而是以数据流量来计费,这在全球电信运营商阵营还是第一次。这种收费模式,被许多人认为未来运营商的一个发展路径。此外,拥有大量用户资源的运营商,在发展多种多样的移动新业务时具有先发优势。

  马化腾在谈及移动互联网时的一番话颇具有启发意义。他认为移动互联网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也表示看到许多国际大的互联网巨头和腾讯差点犯的错误类似,就是PC端的产品和服务太强、包袱太多,导致发展移动互联网,希望用一个解决方案完美两者统一,而不愿意自己和自己打。“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做出来的东西会走样,内部、团队可能大部分经历是内耗,所以这方面我们还是做的比较干净,我们宁可自己革命自己。”

  马化腾坦言,微信做出来后,很多用户都会觉得打击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移动QQ。“但是如果它代表一个潮流,我们就让它去做,不要因为有可能自我竞争,我们就把它掩盖掉,我们是抱着这个思路做。”

  “如果凭借垄断地位,出于维护自身私利来阻碍创新,这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实际上是把机会拱手让人。”陈宝国说。(《科技日报》胡唯元)

  ■ 新闻思考

  化解收费困局考验产业创新环境

  “微信要收费?”一条牵动亿万网友和公众眼球的猜测,似乎距离现实越来越近了。据3月31日媒体报道,工信部正在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与腾讯谈判,并将考虑运营商对微信额外收费的合理要求。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运营商提出了技术理由,但推动“微信收费”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对运营商传统业务构成挑战,而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既有利益格局受到冲击不可避免,唯有面对现实,鼓励创新,才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一边是国有运营商的强势推进,一边是网民公众的海量力挺,不少人担心微信作为一种创新,势必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而“微信收费”正在演变成一场垄断与创新的较量,如何化解收费困局中的各方矛盾,关系未来产业创新环境的打造,以及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微博用户“龙腾0-0”说,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应该是更廉价、便捷的生活。如果一项信息技术成果能够让整个社会公众享受到更优质、廉价的服务,就没有理由因为这样那样的利益因素阻碍其发展。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我国三网融合势必经历一个从技术融合导致业务融合,再导致产业融合的过程。当电话不仅可以通过通信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拨打,表明业务层面的融合就要开始了,而“微信收费”则是一股反作用力,作为行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对于矛盾双方来说,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董正伟说,现在运营商的做法是在扼杀来自互联网的创新力量,也是在抑制自身的发展空间。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一样技术创新最多引领三五年,就会被替代,正是这种竞争中的推陈出新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不断给运营商提出更大的需求,推动运营商壮大。(记者张舵、闫翔岭、王晓洁,文章有删减)

  收费不只关乎微信 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问题

  最近三大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的传言越传越盛。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向微信收费一事。

  微信收费背后存在这样一个推论——微信影响了运营商的服务,就应该付费。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美国电信运营商AT&T也曾面临iPhone手机占用大量流量“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后来其竞争对手Version引入了iPhone,这种声音就明显小了。

  随着运营商3G网络规模商用,移动互联网逐渐成熟,大量移动应用出现,这时“移动带宽是有限的”问题就显现了出来。这些应用大量占用了运营商的信令(指在专用信道上传输、使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沿着各自正确的路径传递的信号)资源,却未能给运营商带来满意的收入。类似的应用还很多,如移动QQ、米聊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再如微博、手机在线游戏等。这么看来,收费问题并不只关乎微信,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面临的行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主流的移动应用提供商(如腾讯)和电信运营商一起,优化网络,提升用户体验,光靠简单的收费并不能解决。指望腾讯将收费转嫁到用户头上,从而减小用户对网络影响的想法也不现实,腾讯已明确表态不会向用户收费,而且即使那么做了,也不会对网络有明显的改善,因为那些使用频繁的重度用户缴费后更有理由占用网络资源了。希望各方能看清这种情况,找到最佳的“合作模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的同时,也能在移动互联网“大饼”中获得更多收益。

  ■ 新闻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3月31日表示,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

  目前工信部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苗圩表态称,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来源:科易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010-52188215,邮箱:chinaip@hurrymedia.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