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客成购假主力 执法治理遇难题

2009/08/31发表

  谁在买假货?在上海,境外来沪人员主要是来沪旅游人员,已成为购假大军。

  在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的知识产权执法经验交流会上,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杨烈毅介绍说:“知识产权侵权产品显现‘外销’趋势。”

  发生在上海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最多的是售卖假名牌。仅2008年到2009年上半年,这类案件就占到上海市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70%以上。侵权产品主要是仿冒国际著名品牌的服饰、箱包、手表、卷烟等。境外购假人员不乏国际知名人士,如歌星席琳·迪翁,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等。

  “上海市场90%的侵权产品由外省市流入,这给打击工作增加了难度。”杨烈毅说。网上售假猖獗

  “2008年至2009年度中,上海市网上售假案件呈频发态势,网络平台已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滋生的温床。”杨烈毅介绍上海地区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体特点时说。

  面对网上售假的高发态势,杨烈毅认为,网络销售固有的隐蔽性、远程性和广泛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天然掩护。加上犯罪分子往往将假冒产品称为名牌外贸加工余货、走私货物、打折名牌等,使网上销售更具欺骗性。

  他感到打击网上售假不易。“没有实际店面,交易双方互不见面,网上转账付费,这些给排摸货物仓库、消费者指认销售者、银行账户查询等查证工作造成较大难度。”

  即便是摆摊销售,打击的难度也在加大。

  “一些售假者只在店铺里摆放几个样品或少量货物,采取仓店分离、化整为零手段,走货从仓库走。主犯自己不出面,遥控指挥。他们还将库存假货数量控制在起刑点之下,经常用现金进货,不留资金流痕迹,不做账目或定期销毁账目。”

  针对网上售假问题,目前,上海市公安经侦部门加强了对淘宝网、拍拍网及其他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对涉及世博会、著名品牌等字样的网络商店实施网上关键词检索排查,由此破获了一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案。

  据上海市公安局统计,2008年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立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82起,破案217起,收缴赃款、赃物总值3.42亿余元,刑事拘留325人,逮捕166人,移送起诉309人。自控自鉴不妥

  上海市检察机关2008年到2009年上半年,共受理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罪案件共111件180人,批准逮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罪103件148人。从案件受理情况看,绝大多数也是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犯罪,所占比重超过60%。

  上海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副处长康强谈到,司法实践表明,针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犯罪中销售金额尤其是未遂金额的计算,要进一步细化标准。

  根据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侵权产品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其实际销售价格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如此,由于被侵权产品多为国际著名品牌,真品的市场中间价和假冒商品的实际销售价相差悬殊,用市场中间价来确定侵权商品价值,认定数额往往会产生罪刑不适应的判决结果。

  另外,他还谈到假冒注册商标的鉴定问题。

  实践中,一般由被侵权单位进行鉴定,即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的代理商从涉案物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交由外国企业进行鉴定;或由被害单位的商标代理商,接受外国企业的委托,进行鉴定。康强提出:“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承担鉴定的主体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属于‘自控自鉴’,有违鉴定应当中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难免引起被告人、辩护人质疑。”

  他建议,应该成立类似价格事务所的中立机构承担对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鉴定,工商局商标管理处对其负有管理职能。执法信息共享

  现在,上海市已经做到所有行政执法查处案件,一律上局域网,接受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免出现以罚代刑现象。

  据介绍,相关法律虽然有移送刑事司法处理的规定,但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没有提前介入的办案机制,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情节、数额性质是否准确无从考查,难免疏漏一些已达犯罪构成的案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使公检机关全程了解和关注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信息,发现该移送不移送或移送不及时等情况,并及时发出移送建议。

  执法信息共享推动打击到位。在浦东三林镇,浦东新区酒类专卖管理局发现一制假酒窝点,内有一套制假酒工具和芝华士、人头马XO、喜力等假商标,还有瓶盖数万套及各类假冒酒150余瓶。管理局把这一信息上网后,浦东区检察院和浦东公安分局立即赶赴现场,公安局负责抓人,管理局清点查处收缴物品,检察院就收集、固定证据提出侦查取证建议,3家单位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打假出拳有力。此案被告黄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金5万元。

  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合力出拳,上海市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迎难而上,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法制日报北京8月26日讯(法制日报 李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