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需“精神的”气候

  关于传统文化,最近是很受国人关注的。媒体披露“风水申遗成韩国家项目”后,国人哗然。有记者问:《中国传统被窃取,我们该做些什么?》。另一个事件是,“百家讲坛”催生出国学热后,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有的赞同,有的反对。
 
  法国史学家兼文艺理论家丹纳在阐述艺术品的产生时,提出艺术品的产生“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气候”。丹纳所说的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丹纳《艺术哲学》72页)假若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一件艺术品,那么,我们现在来保护它,也需要一种“精神的”气候。
 
  我们现在对待传统文化的“精神的”气候是有缺陷的。
 
  首要的是缺乏时代精神朝气的文化本位思想。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每每引此为自豪。经年日久,自豪演化为自大,形成了一种文化本位思想。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我的就是我的,别人抢不去。”文化本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自命清高和旁若无人,使现代文明如保护知识产权等游戏规则被视为一种雕虫小技。自然,文化本位者是不屑用这种雕虫小技来保护自己。譬如说端午节,有学者称端午节“是发源于中国的,但目前亚洲很多国家都过端午节,而且呈现出各自的差异,我们过端午节吃粽子,而韩国人不吃,他们的端午祭有着我们所没有的本民族的特色。”这种缺乏时代精神的文化本位思想,不仅仅反映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而且已经沉淀为某种思维定势,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发挥着惯性作用。譬如一些现代著名文化机构面对自己的文化符号被抢注为商标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
 
  其次是风俗习惯以单薄为特征的传统文化缺位现象。客观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历史悠久,但是经过历次的文化革命,现存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说是比较单薄的。譬如在关于风水文化的讨论中,韩国网民直言不讳的说:“在中国本土上很难寻到风水地理说,而在韩国无论是居住、坟庙,就连选举文化中都渗透着风水地理说。”再如中医文化,虽然现在主流机构在不断强化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但是中医是伪科学的纷争此起彼伏。因为多种因素,使我们不能正视的某些传统文化,可能很容易被流失他乡,或者在本土消声殒迹。
 
  如果我们能够以包容的态度,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些我们尚没有正视的传统文化,或许对弥补传统文化的缺位大有裨益。同样,这需要一种宽容的时代精神。譬如,在培育保存与扩充自己城邦人的精神气候里,古希腊人可以置邻近的利提阿人、加里人以裸体为羞的习俗于不顾,毫不在意地脱掉衣服参加角斗和竞走;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盛大的庆祝活动,就是古希腊人展览与炫耀裸体的场合。犹如李泽厚先生在赏析“龙飞凤舞”时选择的视角一样:“他们只是山顶洞人撒红粉活动(原始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象化。凝冻在、聚集在这种种图象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象形式获得有超模拟的内涵和价值,使原始人们对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李泽厚《美的历程》17页)那么,在当代,在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我们是否可以在宽容态度下,容许更广泛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传承,在传承中扬弃呢?这,或许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态度!
 
  再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生代意识中的无位。在新生代相当数量的群体中,在他们的意识里,中国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是落后的。礼仪、孝道、宽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被自我、自傲、自私、冷漠所排斥或冲击,或者以他们认为是可以表达但是凭传统文化无法解读地方式――已经被异化的文化方式表现着他们认为是礼仪、孝道、宽容地内容。譬如2007年备受关注的被救助大学生不感恩事件。这类新生代,有70后的,有80后的,90后更为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生代意识中的无位,表现在新生代身上,本质上则是新生代父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彷徨和困惑,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辨析的精神气候里,或者在缺乏对这种辨析提供支持的精神气候里,不自然的放纵了子辈对传统文化的冷落。以致于在新生代意识里,传统文化被当作垃圾边缘化。
 
  传统文化在不同群体的国人中表现出来的本位、缺位、无位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影响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批判。欣慰的是,从今年开始国家恢复了传统节日的休假制度。风俗被制度化认可必然促成习惯的养成。但是,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或许,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应该去做。“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我相信,在以“开放兼容”为主旋律的时代精神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官员、学者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代代相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将“蕴藏了也提供着”中华民族“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李泽厚《美的历程》203页)。从而使我们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