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蓝皮书2013》发布 指出“垃圾专利”泛滥

2013/02/26发表

  “中国科研最牛高校”是哪一个?

  答案出人意料: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原因是该校专利拥有数量达300多项,高居全国之首。但后经调查发现,原来是该校老师因评职称压力,纷纷去莱芜市专利技术服务中心购买专利,只要交上800块钱,就可以拿到一张盖了“公章”的专利证书。

  噱头下的真相,乍听令人捧腹,但之后便是苦涩,因为上述事例只是我国令人堪忧的专利现状下的一个缩影。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副研究员杨延超对近年来我国专利发展状况作了深入调研,发现近几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迅猛增加,但申请质量却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大量“垃圾专利”,因此有必要反思和优化当前的专利制度,以尽快实现我国从专利数量大国向专利质量大国的转变。

  杨延超的这篇报告,已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2月25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3)》中。

  “三低一不足” 专利质量堪忧

  报告显示,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量中所占比重较低。据统计,从1985年4月到2011年11月,在中国各项专利申请总量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低,仅占32.9%。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国外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申请后授权比例较低。大部发明专利申请后,因其不符合发明专利申请条件而未能授权。报告统计,2010年、2011年的授权量均仅占申请量的约三分之一。

  专利科技含量及转化率偏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与国外发明申请在质的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例最高的领域是中药,之后为非酒饮料、食品等;而国外在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则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等。

  发明专利申请海外布局力度不足。2011年,中国向欧、日、韩、美四国专利申请部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共计13258件,仅占上述四部门总申请量的1.1%,在中国对外申请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同比增幅也远小于同期向本国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

  片面追求数量 考核制度有漏洞

  蓝皮书认为,专利考核制度片面追求数量,是我国专利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后,地方政府纷纷制定适用本辖区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纲要中大都对本辖区专利申请数量作出明确要求,甚至还有些省市将“专利申请数量”列入政府考核。为完成考核指标或彰显政绩,地方财政还根据专利申请数量给予企业补贴,表面上是企业在申请专利,实质上是政府在为专利申请买单。还有些地方政府给当地企业下达专利申请数量硬性指标,这种硬性摊派的做法,从根本上违反了发明创造的客观规律,势必造成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加、质量大幅下降的局面。

  与此同时,高新企业认定制度存在漏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具有一定数量专利的企业就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但由于没有专利质量考核制度,因此很多企业都放心大胆地大量制造“垃圾”专利。蓝皮书指出,缺少专利质量考核制度,导致优惠政策成为鼓励企业制造“垃圾”专利的动因。

  此外,对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不建全、专利资助制度存在漏洞,专利无效程序缺乏可操作性……种种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垃圾专利”的滋生。

  “数量考核”须转变为“质量考核”

  蓝皮书建议,要改变现状,必须先完善专利考核制度,由“数量考核”变为“质量考核”,着重考核专利申请的创新能力,以及专利内容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技术,特别是要重点考核专利的转化率。

  其次,要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重点在于考查专利本身在企业运营中是否实际发挥作用,以此作为授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重要条件。

  同时要完善专利资助制度。包括调整资助对象,从“量化支持”转为“质量支持”,重点资助那些申请后实际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专利;严格专利费用减缓门槛,将滥竽充数的申请人排除出去。

  此外,专利无效程序也亟待完善。蓝皮书建议可以考虑专利授权后设立异议和撤销制度的准司法程序,具有节约经费和节省审理时间的优势,也符合当前中国专利审查员的配备情况。异议或撤销的提出时间可以规定为专利授权后的6至9个月。

来源:法制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