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做专利的生意要有开放思路

2014/04/22发表

  最近东芝发布了新的存储系列产品和一款近距离传输设备TransferJet。

  这是东芝闪存旗下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规模亮相。东芝的闪存产品去年在中国做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今年把目标提高到了20%。这家公司认为自己在三个市场还有机会:第一是在智能手机等设备当中的嵌入式存储产品市场,第二是云技术数据中心中推东芝闪存的SSD、HPD等产品;第三就是消费者日常用的USB闪存卡、SB闪存卡等这些产品。

  如果说还有能让东芝在这个“云存储时代”还敢大规模推自己的存储卡的原因,那么就是其独家的传输速度:高端的SD存储卡(支持UHS-II规格的),最高读取速度已经达到了260MB/s,最高写入速度240MB/s——这种存储卡能够让单反相机的连拍功能发挥起来快门声音像机关枪扫射。

  其实随着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使人们对于存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闪存成为现代数码产品的标配之一。而高速读写、海量存储、专业级别,已逐渐成为衡量闪存设备的全新重要标准。

  但这仅仅是一种瞬间的需求——因为消费者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照片等数码资产全部上传到云端,存在自己的微云、百度云等私人空间里。当然,东芝也正将自己在存储上的优势延伸到云时代的服务器里——仍旧是存储,就像EMC提供的一部分功能一样。但东芝在硬件上的计划显然并不止于此。

  例如,东芝的另一款产品——FlashAirTM无线SD存储卡,在一般的数据卡上加了无线WIFI模块,这样无需数据线就可以让用户将相机中的高清图片直接无线传输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轻松实现相片实时共享,更加快捷、方便——这正在抢一些“智能相机”的生意。

  当然,这一功能如果等到将来所有的相机都采用了安卓系统且都有分享功能后也将成为“过渡”功能。

  而东芝此次推出的TransferJet才是更具潜力的产品——这是一种跟NFC一样的近场无线技术,可以让两个数码产品在3CM的距离内进行数据高速传输——375Mbps,最大值甚至高达560Mbps,建立连接的时间只有0.1秒,且低功耗——如果有两个这样的接触头,那么一碰之间就可以连接通。这种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每个大约5000日元,大约304元人民币。

  这是比较贵的价格,估计中国的价格应该还在此之上。

  那么这个性能优良的数据传输设备在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是否能够进行高度产业化呢?

  东芝目前的做法是成立了一个协会,东芝也是transmagat协会里面的成员之一。东芝也计划要做一些推广,如果有厂商想用transmagat,就可以通过加入协会再购买东芝的芯片来获得技术。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东芝的这项技术是通过售卖芯片来完成专利利润的惊险跳跃,这样的发展是否能够让如此性能优秀的产品迅速普及,如果能够成为标准,则将会有更多的人受益,东芝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这就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家日本公司——松下。松下的等离子是当年技术领先的产品——尽管比液晶略微耗电,但对眼睛的刺激小,没有拖影。但当时等离子阵营的技术政策是很狭隘的——掌握等离子关键技术的只有松下、日立、先锋、三星几家,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除了少数几个厂家外,全行业都无法生产等离子。而在日立和先锋相继退出之后,松下并没有惊醒,也没有理睬其他企业“合作”的建议,导致等离子阵营急剧萎缩。

  一个可怕的结果在不久之后,尤其是液晶突破了大尺寸的技术壁垒后就显现了:大部分面板厂商和电视机厂商都站到了液晶的行列中。恶性循环开始出现:生产液晶的阵营逐渐壮大,上下游开始逐渐完善,成本开始大幅降低,产品迅速产业化,在众多厂家一起市场推广的作用力下,消费者满眼看到的都是液晶的广告和宣传,走进商场,看到的大部分也都是液晶。

  而与此同时,等离子由于生产的厂家越来越少,这个性能更加优良的技术反而败给了液晶。

  终于,去年曝出了消息:松下将在2013年12月停止等离子显示器生产,并将在今年年3月底以前,即2013财年内结束一切等离子业务——苦苦支撑的等离子阵营迅速“崩盘”。

  很简单,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一个技术固步自封的时候,没有了众人的力量,是很难将之市场做大的。

  希望东芝的TransferJet能够有自己更好的标准推动方式,而不只是向这个标准的会员单位出售芯片。

本文来源:eNet硅谷动力-经济观察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