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世界工厂”转型如何补上专利短板?

2015/04/28发表

企业自主设计生产的智慧家居脸部识别门锁引起一位俄罗斯采购商兴趣。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 摄


 

  前不久,广东省2014年第一、二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布。超过200家东莞企业榜上有名,相当于每七八家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就有一家来自东莞,总数仅次于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评审,每隔三年复审考一次。在今年上榜的这200多家莞企中,有80家是今年跻身“国家队”的新面孔。至此,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55家,位居省内地级市首位。而全市各类科技企业总数已经超过了5000家。同时,东莞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913件和1624件,同样位居全省前列。

  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东莞要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倒逼R&D投入、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工作加快推进。

  东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东莞科技型企业总数要超过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要超过1500家。这意味着未来5年东莞每年要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后者几乎是东莞今年新增国家高新企业的一倍。与此同时,每百名R&D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以上。而去年,东莞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分别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第6位和第5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上述差距,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将通过调整专利资助政策、发挥创新科研团队和新型机构的作用等措施,努力达到目标。

  1、专利技术造就高新企业

  “近几年来,东莞一直是专利大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在高速增长。2014年,东莞市专利申请量29013件,授权量22595件,分别比2009年增长48.5%和57.5%。可以说,专利技术撑起了东莞的科技企业。”

  4月17日上午,在东莞望牛墩的亚美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车间门口,机床里用过的切削液经过一台机器处理后流入后端的罐子。现场工人说,处理过的切削液可以再利用,而不必像过去因无法使用而直接废弃。这台机器叫切削液循环再生机,是公司总经理冯坚带队研制出的宝贝,目前在推向市场,前景看好。

  再生机的出现,源自几位女工的辞职。

  冯坚说,当时,几位女工干完活后,觉得手掌发红,还有点痒。同时,她们还说车间里有难闻的气味,因而提出辞职。这些女工在亚美厂干了多年,一直表现不错,怎么会突然辞职呢?这让冯坚在惋惜的同时也感到好奇:“问题出在哪?”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车床里变质的切削液。

  怎么处理变质的切削液?能不能变废为宝?冯坚和科研团队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成功研制出再生机,并拥有3项使用新型专利,还有1项发明专利证在申请的过程中。

  冯坚说,亚美一直以零件加工为主业,但受经济环境影响,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加上不少客户提出需要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亚美才专门聘请了一批研发设计人员。“没想到几年下来累积了20多项专利,也顺利评上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亚美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是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1/755。当前,东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全省紧随广深之后,位居全省第三位。而全市科技企业更是超过5000家。

  在2014年广州举行的雷诺汽车新品发布会上,方寸之间,车辆“疾驰”在东京、巴黎的大路上。现场观众无不惊叹。实现这个“魔术”的是大型激光户外3D全息投影技术,其提供者是东莞视界灯光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东莞天安数码城400多家科技企业的一员。

  像亚美一样的中小企业,几年下来,都积累了几十项专利。更不要说大企业了。

  长安镇的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智能手机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司知识产权部的胡元祥说,欧珀2012年和2013年2年内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000多件,其中80%是发明专利。2013年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国内所有企业中位居第八。

  近几年来,东莞一直是专利大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在高速增长。2014年,东莞市专利申请量29013件,授权量22595件,分别比2009年增长48.5%和57.5%。可以说,专利技术撑起了东莞的科技企业。

  2、专利大市不等于专利强市

  “到去年,R&D经费占东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连续6年上升,但依然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周边一些经济总量还不如东莞的城市水平。”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坦承:“东莞是专利大市,但还不是专利强市。”他认为,东莞的专利产出中外观专利占比过多,与东莞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比如传统产业中的家具、服装等行业均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

  由于外观专利仿冒的门槛低,拥有庞大外观专利的东莞企业近年来遭受专利侵权的案件一直呈增长趋势。

  家具是东莞传统优势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家具企业超过500家,专利纠纷时有发生。因为专利申请时间较长,经常仿冒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企业专利证书尚未申请到。专利还在打官司,产品已经不再引领市场潮流了。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及实用新型三大类。相比外观专利,发明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才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去年,东莞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2009年增长超过300%和50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24%。但与此同时,去年东莞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分别只有8.31件和6.52件,在珠三角九市中位居第6位和第5位。发明专利比例也依然偏低,和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差距明显。

  传统优势企业对于外观专利的重视并没有带来发明专利的“蝴蝶效应”。

  “三来一补”曾是东莞的“代名词”。这一模式下,企业并没有设计研发的原动力。不止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做出口业务,技术和设计都由买方提供,公司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用。“设立研发中心意义不大,而且加工的利润越来越低,也没有钱来支撑企业搞发明。”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2%,比前三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

  在一个时期里,一些大企业对发明专利的重视也并不高。胡元祥说,公司在2011年前缺乏专利意识,埋头搞研发,希望用速度拉开与仿冒者间的距离。“后来是在东莞市知识产权局指导下,才开始重视专利申请工作。”

  据去年11月东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东莞市R&D活动情况》,2013年,全市R&D活动人员6.08万人,全市R&D经费支出总额109.93亿元,R&D经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0%。全市开展R&D活动的单位有1489个,其中,有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09家,全市R&D项目(课题)数有4846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项目(课题)3973个。

  市统计局认为,R&D活动单位和R&D项目数量的快速增加,表明东莞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R&D活动日趋活跃。

  到去年,R&D经费占东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连续6年上升,但依然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周边一些经济总量还不如东莞的城市。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东莞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中。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在东莞排前三的3家企业,其发明专利申请量合计占全市总量的40%。但是去年,这3家发明专利大户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下降了50%。

  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是企业自主意识不强,东莞怎么办?

  3、政府资助向发明专利倾斜

  “东莞还有可能利用获得立法权的契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借良好保护环境之力促进核心专利培育。”

  搞发明专利,最需要的是人才。

  目前东莞已经引进30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组建了24个新型研发机构。接下来,东莞将积极引导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高校科研人员等携带优秀专利技术来莞创新创业。东莞将争取2015年新增省市创新科研团队20个,新型研发机构3家,至2017年分别达到60个和35家。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和团队的创新优势,推动其科技成果申请发明专利,同时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奖,争取国家科技奖“零”的突破。

  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吴世文说,科研团队为东莞带来“两多”—高素质人才多,产业化项目多。如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团队落户东莞,不但带来多名高素质人才,还孵化成功多家公司落户松山湖。

  东莞还将借用财政资助的杠杆,撬动更多发明专利出现,而这个支点就是集中力量资助发明专利申请。

  肖铮勇说,东莞将调整专利资助政策,取消对外观专利的资助,将每年6000万的资助费用主要用于资助发明专利,大力提升专利产出的质量,鼓励更多的企业实现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对优秀的专利发明人给予鼓励。

  同时,东莞还将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肖铮勇说,核心领域的技术攻关一旦突破,带来的专利将会是成“串”的。因此,东莞未来三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在智能工业机器人、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3D打印、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发明专利创造的主体是企业。为提高企业发明专利创造能力,东莞还将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开展技术合作、进行委托开发、购买专利技术等形式共同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优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东莞还有可能利用获得立法权的契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借良好保护环境之力促进核心专利培育。

  除了政府努力,同样身为企业的科技孵化器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去年7月23日,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在东莞康帝国际酒店举行。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东莞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和松山湖国际金融创新园两个孵化园区,前者主要孵化高端信息产业,后者重点打造金融孵化样板。目前,具有孵化器或具备孵化器功能的园区已有数十家,其中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即原省级孵化器)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入园企业达数千家。

  吴世文说,东莞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全市孵化载体超过100家(其中国家级10家),孵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3000家,将孵化企业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平台。

  记者手记

  创新驱动要“领跑”,亟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要想使科技创新在创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想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战略,东莞就必须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

  2014年年底,东莞科技企业超5000家,与之对应的是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超过60万家。这样算下来,科技企业占市场主体比例不到1%,离2020年达到1万家的目标还差了一半。如何实现科技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关系东莞创新驱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增加科技企业数量途径有两个,一是推动现有企业增加科技要素,二是培育新的科技企业。东莞已经着手在这两个方面发力,比如建立奖惩制度,不接受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奖励企业设立科技研发准备金等,以此促使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变。同时,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量孵化新科技企业。这些政策的作用将逐渐显现。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发明专利的数量提升,关键还是发挥企业的作用。目前,东莞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极低。


  要想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比如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等。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发挥重大带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于企业自身或是由企业组织产生。因此,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东莞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石,也是东莞变“跟跑”为“领跑”的先决因素。

  策划:南小渭 撰文:戴双城 段思午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