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商机-“专利FBI”

2013/08/09发表

  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亚洲科技公司在美国专利战场老是吃瘪,却造就了亚洲唯一一家“专利FBI”--优比克公司(UBIC)。三星、HTC、宸鸿等科技大厂,以及95%的日本科技公司都是它的客户。

  商机正在崛起
  2013年8月,优比克社长守本正宏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敲响大钟,宣告公司正式上市。优比克不属于日本擅长的电子制造业或汽车业,而是亚洲唯一一家拥有自有技术、专门从事“数字取证” (e-Discovery)的软件顾问服务公司。

  诉讼律师将这类公司戏称为“专利FBI”。在美国,产业链接近完整,有人专业从事前端技术,有人则提供后端审阅数据(Review)的顾问服务。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统计,2014年全球数字取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而到2017年将增加至29亿美元。

  这是一种全新的商机,优比克从中找到了机会。

  专利FBI的价值
  为什么人们需要“专利FBI”呢?以2012年三星与苹果的专利诉讼大战为例,法院最后以一封发自Google的电子邮件为证据,初次判决三星败诉,必须向苹果支付10.5亿美元赔偿金。

  但要找到这一封电子邮件的难度其实非常高。专业从事美国专利诉讼的智泉法律事务所首席律师黄致豪表示,这类重大案件的取证文件数量,如果印出来将“达到数亿张之多。”

  这就是专利FBI的厉害之处。试想一下,它就是专门取证的探员,只是它的武器是一套具有人工智能的软件,而犯罪现场是一台一台的计算机,找完证据后交给专家(律师或专业顾问)分析、判读。

  2006年,美国诉讼制度出现重大变革,电子文件将可以做为呈堂证供,这对优比克创始人守本正宏无疑极为关键。

  在此之前,他最大客户是日本警视厅,警局只要有需要通过计算机找犯罪证据的事件,都会找他。曾担任海巡自卫队护卫的他,因曾参与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调查,在2003年创办了公司,投身于科技鉴识领域。

  这项变革加上美国司法文化特有的“证据开示”(Discovery)程序诉讼,即被告与原告走向庭审之前,双方必须“自己取证”、“主动公开”相关证据,违者的最坏结果就是“未战先败”;两者相加,导致美国数字取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业界观点
  “在美国打专利诉讼战不只是智力战,更是体力战。”某触控模块大厂首席法律顾问以亲身经历表示,没有科技的协助,一件1000万美元的官司,其中600万美元要用来寻找证据,因为按小时计费的律师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读证据。

  时间就是金钱。专利FBI的出现,仿佛成了救星。“一样的事情(取证),以前需要3个人整整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现在只需3个小时就能搞定。”该首席法律顾问说。黄致豪的感受更是深刻,因为客户会在收集证据阶段省下5%至75%的律师费,“我们也不用再像之前一天睡4个小时,省下的时间就专注制定辩护策略。”

  守本正宏看到了机会:将优比克转向商业市场。他锁定了自己最熟悉的日本客户。

  其实,论规模,优比克与全球领先者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球第一的美国商业顾问服务公司FTI,成立至今已有31年时间,全球员工人数达到4000人,其2012年的营收高达15.8亿美元,约为优比克的34倍。

  但,优比克现在与越来越多的亚洲厂商合作,这与其拥有的核心技术密切相关。2010年,优比克推出“预测编码” (Predictive coding)自有产品,预测编码属于人工智能领域,“这项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让程序效仿人的思维”,优比克目前拥有此技术16项专利,是继以色列Equivio和美国Recommind,全球第三家拥此技术的公司。

  优比克驻台湾法律科技顾问林佳莹说,这项技术连关键词都不用设置,它会学习律师的思考模式,比如律师要审阅的文件超过10000件时,他只需审阅1000笔,并做出“相关”与否的两种判断,剩下的9000笔就能让计算机去完成。

  全球专利诉讼大增,让新的产业崛起。而科技与服务结合的可能性,也从“专利FBI”的故事,可见一斑。

来源:搜狐IT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出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新闻纠错:13621279650 13621252760,邮箱:chinaip@chinaipmagazine.com

会员留言


只有会员才可以留言,请 注册登录